您好,欢迎访问宜兴市人民医院官网!

总机:0510-81550101、0510-81550102、0510-81550103

门诊服务台:0510-83055200、0510-83055201

患者服务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患者服务

【健康科普】前列腺癌,揭开男性健康“隐形杀手”的神秘面纱

发布时间:2025-09-11 浏览:666 次

在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中,前列腺癌是一种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上升的恶性肿瘤。由于早期症状隐匿,很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,而了解其病理特征是实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的关键。接下来,我们将从前列腺的生理角色切入,逐步剖析前列腺癌的病理本质、诊断方法、分级分期体系,以及病理结果对治疗决策的重要意义。

正常情况下,前列腺组织由腺上皮细胞、间质细胞(如平滑肌细胞、成纤维细胞)和血管、神经等构成。腺上皮细胞排列规则,形成大小均匀的腺管,细胞形态一致,核仁不明显,且无异常增殖现象。当这些细胞受到遗传、激素(尤其是雄激素)、环境(如高脂饮食、吸烟)等因素长期刺激时,可能发生基因突变,打破正常的生长调控机制,进而发展为前列腺癌。前列腺癌的本质是前列腺腺上皮细胞的恶性增殖,其病理特征主要体现在细胞形态、组织结构和生长方式的异常改变上,这些改变也是病理诊断的核心依据。

病理诊断是确诊前列腺癌的“金标准”,常用的标本类型包括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、前列腺根治术标本和转移灶标本,其中穿刺活检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。前列腺穿刺活检一般在超声引导下进行,医生用细针从前列腺不同部位抽取少量组织以提高诊断准确性。获取的组织标本经固定、脱水等处理及HE染色后,由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,若发现典型癌细胞形态且免疫组化显示“前列腺特异性抗原(PSA)阳性”“前列腺酸性磷酸酶(PAP)阳性”,可确诊前列腺癌。

部分前列腺癌表现为“微小癌”或“不典型增生”,需结合免疫组化鉴别,正常腺上皮细胞表达“基底细胞标志物”,而前列腺癌细胞通常不表达,这是区分癌与增生的关键。

确诊前列腺癌后,病理医生会通过分级和分期来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与进展范围,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核心依据。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案(如观察等待、手术、放疗、内分泌治疗)并非“一刀切”,而是完全取决于病理分级、分期以及患者的年龄、身体状况等因素,其中病理结果是核心决策依据。

前列腺癌作为一种“惰性肿瘤”,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的效果显著,而病理检查则是贯穿“诊断-分期-治疗-随访”全过程的核心环节。对于50岁以上的男性(有前列腺癌家族史者建议45岁开始),定期进行PSA筛查和直肠指检,若发现异常及时行前列腺穿刺活检,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和分级分期,是实现“早发现、早治疗、高治愈”的关键。

前列腺癌其实并不可怕,真正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过度恐慌以及无知。让我们积极关注病理知识,以科学的方式认识疾病,用理性且科学的态度去面对。 (曹力)